close

內容來自sina新聞cn

京企原料藥廠入駐河北保留北京戶口



京企原料藥廠入駐河北保留北京戶口

受對環保升級的強烈要求和土地的制約,10傢北京制藥企業的原料藥廠從北京轉移或新建於“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其中,位於大興生物醫藥基地的協和藥廠,更是徹底把原料藥搬出,並對滄州生產線進行升級,使得排放的“污水”能夠養魚。

□外遷

北京批號醫藥可在滄州生產

近年來,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因部分生產環節受到環境、資源、土地等因素的局限,成為亟待疏解的產業之一。北京市有關部門也規定北京的原料藥廠隻允許生產至2017年底,因此原料藥廠向外遷移已成為北京藥企迫在眉睫的選擇。

為此,今年1月,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與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簽署總投資61億元、22傢北京生物醫藥企業參與的合作框架協議。這是河北省首次承接北京數傢企業集體轉移,也是京津冀“合作共建共管”的首個專業化產業園區。

失去“北京造”的品牌效應和部分首都市場,曾是北京藥企在產業疏解中共同的困惑。如今這些問題在渤海新區得到瞭解決——打破地域限制,讓入駐河北的企業保留“北京戶口”。

“這次轉移最重要的是實現瞭體制、監管的突破。”趙立敏說,原來藥隻能在所屬區域生產,北京批號不能拿到滄州生產,現在北京市藥監部門特別在此地設置瞭分支監管機構,實行京冀兩地桃園市融資公司共建共管模式。

據瞭解,北京外遷藥企可註冊為分公司,仍享受北京方面的跨區醫藥監管。在地方利益分配方面,采取總公司註冊在北京、分公司註冊在渤海新區的方式,既保證北京方面能夠通過總公司稅收收入不減,又能實現分公司產生的稅收和收益最大限度向渤海新區傾斜。

協和藥廠新廠排放水可養魚

坐落在生物醫藥基地的北京協和藥廠生產廠區,在今年悄然發生著結構上的變化。北京協和藥廠廠長趙立敏告訴記者,此次協和藥廠將原料藥廠由北京大興轉移到滄州,並不是簡單的產品生產轉移,而是一次轉型升級的機會。

滄州渤海新區土地資源豐富,政策支持多元,有條件讓企業將深度處理技術設計到新建原料藥生產線中,實現生產轉型升級。為此,北京協和藥廠投資1.5億元,建設占地100畝的原料藥基地項目。期望能借此使COD目標值達到50,也就是達到能夠養魚的標準,建成低排、低耗、綠色環保的化藥基地。

另外,外遷一方面解決瞭協和藥廠原料藥供應緊張的問題,另一方面為未來新藥品種的生產提供瞭發展空間。“一直以來,我們的原料藥生產車間規模都比較小,按照每年制劑銷售為20%的增幅來看,原料對於制劑的供應是比較緊張。”北京協和藥廠技術總監張猛說。

外遷藥企渴望得到政策支持

“外遷並不是把企業哄走,而是把不能在北京生產的這部分帶到外地去,為當地做貢獻的同時,也為園區的發展做貢獻。”生物醫藥基地工委書記田德祥說,除協和藥廠外,四環科寶、京衛、悅康3傢企業也在河北滄州選址建設原料藥生產基地,支撐企業在京制劑產品生產。

“醫藥行業屬於北京市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其本身不在北京市限制行業目錄中,需要疏解的隻是它的原料藥生產環節。”生物醫藥基地規劃部經理馮秀美說。

“企業外遷需要時間,我們將按照區政府整體安排,在保證增速的情況下做到‘有序’疏解。”田德祥說。

據瞭解,由於北京的高工資和高生產成本,生物醫藥基地中需要疏解的絕大部分企業積極性都很高,同時由於企業自身資金有限,所以在疏解過程中,還要繼續發展來維持資金周轉,比如先把新廠房蓋起來或租個現成的廠房,再拆除原有廠房,以保證資金鏈。此外,企業也渴望得到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在相關審批程序上能夠得到簡化。

對於不符合產業政策,且未取得國有土地證的12傢項目,醫藥基地實施瞭土地騰退,以促進土地資源合理利用。目前基地已騰退瞭浚達豐、廣西北生、天壇生物、康特制衣4傢企業,土地收回後已重新上市,引進企業8傢。

□引進

信貸房貸試算任何問題免費諮詢中檢院明年3月搬入大興

今年9月26日,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新址啟動儀式在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舉行。如今這座建築面積10萬平米的新辦公區已經具備辦公條件,明年3月,老中檢院就將從天壇搬遷至此,加上規劃中的二期,新中檢院辦公面積將擴大8倍。

中檢院是食品藥品“四品一械”安全領域集檢定、科研、教學、標準化研究於一體的綜合性國傢級檢驗機構,更是國傢檢驗藥品生物制品質量的法定機構和最高技術仲裁機構,在引領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保障飲食用藥安全和促進醫藥衛生事業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0年9月,經國傢發改委正式批復,中檢院遷址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挖土動工。建設藥品檢驗中心、生物制品檢驗中心、醫療器械檢驗中心、國傢藥物安全評價檢測中心,開展食品檢定、保健品及化妝品檢定、醫療器械檢定、中藥民族藥檢定、標準物質研制、藥用輔料及包材檢定業務。

中檢院遷入新址,將使醫藥基地全產業鏈服務平臺更加完善,搭建中檢院與入駐企業間的綠色審批通道。

□相關

鑫海宏都鞋城新設計方案出爐

大紅門兩鞋城商戶完成離場

昨天,大紅門鑫海宏都鞋城和方仕鞋城商戶完成離場,兩個市場也停止瞭水電供應。未來,這裡將重點打造電子商務體驗館和文創高端產業。

大紅門街道工委書記、大紅門疏解辦常務副主任李建剛介紹說,鑫海宏都鞋城有1.9萬平方米,未來發展方向是電子商務體驗店,未來還將引入設計師以及高端定制服務,成為大紅門地區商業模式探索的一個樣本。

方仕鞋城體量比較大,有5萬多平方米,位置又非常好,對於方仕鞋城未來的發展方向,目前各方面比較認可的是引入一個文化創意相關高端產業,把區域帶起來,增加大紅門地區文化創意氛圍。

鑫海宏都鞋城改造後的商場,中心區域為電子商務廳,北側和東側為交易廳和產品展示區,南側為售後服務廳。二層北側是產品展示、交易區,中心部位為電子商務體驗館,圍繞電子商務休閑館的是一圈休閑露臺,主要為遊客提供休閑體驗服務。

據瞭解,啟動疏解後,市場商戶決定抱團走上電商化道路,原有的340個商戶合並優化保留70傢左右。原有業態將遷往永清經濟開發區。李建剛還透露,位於兩個鞋城北側的紅門鞋城,目前也已經開始著手進行疏解前期準備工作,改造方案已經設計幾輪瞭。

眾人眾輕紡市場,會在2017年轉變成為一個立體停車樓,服務於周邊的居民和商戶。

京華時報[微博]記者翟烜

新聞來源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dfjj/20151202/021923905170.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樂綠網路分享  的頭像
    樂綠網路分享

    台灣痞客邦

    樂綠網路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